昨天看到水妈妈在朋友圈里面分享的这篇文章,她说和我的教育理念很像,所以我也看了一下,发现确实有些像。
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上,每天晚上水妈妈和神女儿一起预习复习,但是神女儿的成绩忽上忽下,很不稳定,不好的时候水妈妈就很生气。对于这个问题,我和水妈妈也私下谈过。我问她“你对女儿的期望是什么?清华北大,还是复旦交大?”水妈妈不回答。我认为,能上清华北大和复旦交大,对于他们本地人来说可能会简单一些,但是对于我们外地的学子来说,分数真的不是一般的高(本人江苏,记得我高考时总分是710分,而复旦交大一般要650分以上,而清华北大那是还要高一些的,江苏的学子们就是这么牛B。但是其他省份到我们高中来借读的都不在少数,包括魔都的。)考上的估计都是省里的天才级学生了,并不是靠苦读能达到的。而我并不会自大的认为我家两个小的就是这种天才级的人物。都已经在一起生活七八年了,还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么?所以,我觉得定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比较合适。这个目标我没有定学习上的,是生存上的。那就是能有一门使自己和家人生活小康的手艺,老话叫“家有千金,不如一技在身”。没错,就是这么简单。
水妈妈当时也反驳了,说国内的职业技术学校都是一些混日子的学生去读的,这点我承认。我也不觉得国内一流大学一下的院校能“教”什么。是的,“教”!学习这件事情不是“教”的问题,是自己“学”的问题。如果你感兴趣,那就算不教,你也会去主动学。如果你不感兴趣,就算死命教,那也是过后就忘的结果。不信?那你说说“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的区别”。所以,我觉得首先要知道孩子对什么感兴趣,然后在往这方面引。“师傅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”,这也是老祖宗们千年来总结的经验了。
所以对于国内的教育上,其实我对他们是没有太多要求的。当然了,嘴巴上不会这么说,还是会要求他们在班级里面学习中上游才行。但是课堂之外,我更愿意和他们一起出去走走,或者一起动手做做某样事情,或者一起读读“杂”书。所以我的想法是愿孩子们“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。”
下面就是我看到的一位“同类”爸爸写的类似育儿心得了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《我的儿子不可能平庸》
父母应该在孩子的教育中起到什么作用?在作者看来,“父母实际上除了基因,最能够给孩子们传递的应该是生活习惯、思维方式,还有信念。”一个新派父亲的深入思考。
最近父母来德国探望我们,共享天伦之余,免不得对下一代教育争执起来。基本逻辑一般是我们嫌弃爷爷奶奶太过宠爱,没事拿些出人头地的故事瞎激励儿子,小胖永远争第一的口号之类。
父母为自己辩护时最大的逻辑是:老娘再落后也把你们养大了,想当年我们XXXX。。。Yes,你们成功了。
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的父母,有多少可以做到这一点:欣赏你们的孩子,到足以令自己思考人生的地步。小胖最近很迷忍者神龟,于是周日早上我和老婆商量是不是要去买个乌龟来给他当作宠物,没事牵着散步也很健康。。在讨论了很多细节后我们问他: 你想给神龟起个什么名字?
LBB同志想了很久,然后说:汤姆!
他妈笑得都快飞起来了,父亲很容易因为儿子失宠,多半是因为幽默感的差距。我很羡慕地思考了一下笑点,觉得我儿子的表达非常有亮点:除了神龟,他最近也很迷猫和老鼠,还有巧虎。。。选择汤姆这个名字,是得陇望蜀的最简单表达。
于是很快他妈就赏他多看了两集汤姆和杰瑞。
而我面对这个4岁小孩一直在思考的是:他的特长到底在哪里?喜欢动物,热爱动漫,还是有爱心,有幽默感,甚至就仅仅是。。。长得帅?
到底哪一项可以拿来当饭吃?
老婆最近一直在抱怨我陪儿子时间太少,导致儿子现在还不会骑自行车,不会背三字经,不会玩直升飞机。。而别人家的孩子,早都会了。连爹妈也来插两刀,说弟弟的儿子,都会被10首唐诗了。还有我小时候据说4岁就认识好几百汉字,可以加减乘除。再加上我们周围生活的很多人,下一代基本都是牛津耶鲁此类,作为家庭教育总管的爹,鸭梨山大。
父母到底应该在小孩教育中起什么样的作用?
正方一派通常人数众多,认为小孩自己什么都不懂,你不逼他陪他提供条件给他,他自然是放任自流玩物丧志,所以虽然知道孩子辛苦,但是世道艰难为了将来,父母必须殚精竭虑顶着头皮推他上轨道,这是责任。
反方一派人不多,但是理念很超前:快乐就好,父母的作用应该是在发现而不是挖掘,多陪伴而不是逼迫。
我的立场和反方非常接近,但是通常会被正方认为是不作为的借口,因此我最近也在反思,究竟应该如何包装一下观点。
我一直认为,一个小孩爱不爱学习,学习成绩好不好,几乎是天注定的。学习这件事情,如果不是以考上清华北大来论的话,那拼得就是天分。。。真正聪明的人,他根本不需要学习--李寻欢的理论绝对成立,这一点只有真正见过高手的人才会明白。
这听上去非常让人不服气,但真的就是事实。很多人这辈子听一下波意尔马略特定律就头疼,至死都不明白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的区别,对于这样的人你当然也可以使用家教上加强班进国际学校等等办法,最终也许依然可以保证他们进入名校甚至拿到博士后—-但也仅此而已,他们的人生可以成功,但是很难精彩。
听到这里我的很多朋友都会说,是的,道理是这个,但是你不知道国内现在的竞争有多激烈。。。
如果我告诉你,20年之后常春藤毕业的都必须先进监狱扫垃圾三年,而动物园给河马刷牙的年轻人可以直选卫生部长,你还会坚持现今的作法吗?也许这个假设很荒谬,但更荒谬的是:这么多人用假定的宏大叙述作为目标,不过是为了逃避人生出现过多的变数。很多人并非试图追求稳定、常规、传统,他们只是害怕凋零—-对于很多家长而言,他们不愿意承认的,是自己的眼界狭小而导致的失败。
其实新的一代人,他们面临的环境和竞争已经远远超出上一代人可以理解的范畴。对于50后60后来讲,能读书就很了不起了,考上大学当然是改变人生振奋家乡的大事件。而到了7080后,名校外企公务员,所有的独木桥上都是人,不争第一就只能回家做缩头乌龟,因此好好读书奋力向上,几乎是每个普通人最深刻的生活选择—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改革开放的正能量。
可是到了90后甚至00后,这个逻辑很难follow。首先独木桥早就被人挤垮了,我周围的很多年轻人,从小就是新东方直奔牛津去的,高中就跑遍欧美澳的大把,创业大赛商模PK奖状早就拿厌了。可是斯坦福麻绳就那么几家,你是局长处长那边一堆CEO高级总监也不是吃素的,何况现在大家都吃进口奶粉,智商差异很容易集中在小数点后几位—-如果入口只有几百人的容量,能挤进地铁站的已经是英雄。况且买完票上车坐到站,小朋友们还要辛苦再挤一遍出站。。怎么,你还想开车去那边接不成?
对于像我这样出生于小城市、至今没有上市企业挂牌、一生与诺贝尔奖无缘的人而言,怂恿儿子去走最好的小学-中学-大学-博士这条路,几乎是逼良为娼。除非。。。我确定他在智商上胜我一筹,不行,至少还要三筹。
对这条路不死心的人,要么是对自己的基因太过乐观,要么就是多半没见过真正聪明的人。我小时候据说算是智商高的,所以5岁被父母丢进小学,后来还去了火箭般少年班各种。这种拔苗助长果然以失败而告终,除了成绩上的天外有天外,很少有人能体会到那种和一堆比自己大几岁的同学在一起的孤独:随便一个男生都可以一脚踹倒你,随便一个女生都可以把你写的情书交给老师。。。所以带给我和我年少的小伙伴们共同的体会就是:决不逼孩子做任何试图超越常人的事情,不然的话世界会一下变得很凶险。
所以差异化和多样化的竞争,才是00后们要面对的主流挑战。当上个大学根本就是basic,去个纽约也毫不special的时代来临,70后80后父母们在2030年这个节点很可能被现实击溃:在高大上的奋斗链条上他们已经找不到更多的诱饵来激励下一代。
龙应台的儿子会叼着烟跟她讲:妈妈,你要接受一个事实,我很平庸,不可能像你和爸爸一样都拿到博士学位的。
相信我的同龄人今后很多都会遇到这一幕。孩子们长大后倔强的要表达的其实不是反叛,而是对人生的放弃。这一点才是最可怕的。
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回身四顾一下,在你的朋友圈里,有多少人可以完成父母通常希望的标准轨迹:名牌大学毕业,工作优越稳定,30岁结婚生子,花园洋房定期旅游,到现在没离婚没当过小三没未老先衰,对未来和生活充满希望。
所谓稳定的中产阶级生活,它根本不可能在一个竞争太过激烈、社会配套环境堪忧的大背景下出现。如果我们无力改变社会性的自然现实,却又执意在内部空间内把孩子们往这个方向推,最终出现的结果很可能是我们要面临更多的心灵崩溃:在不远的将来,这些强势聪明的父母们,可能更多地要面临高才生们带来的窘境:找不到老婆,呆家里啃老,吸毒,同性恋。。甚至无厘头的自杀。
我曾经和一个马上要去帝国理工的90后聊了一晚,整个晚上她没有提到任何关于学习关于就业关于父母的话题,全部精力都只集中在让叔叔帮她留住一份不般配的微弱的爱情上面—-我想说的重点是,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00后销售,你的客户类型都是这种哈佛回来的小龙女,那么你是否还会把取得成功的前提定义为你也要有金闪闪的毕业证?
2030年左右人类要面临的世界,很可能是一个高度关联、无孔不入的智能世界。这意味着大多数依靠智商和经验去完成的行业会面临巨大挑战,比如投资/审计/咨询/工程甚至管理,大数据建模完毕按图索骥就是,再高的学历和智商甚至外语水平面对大电脑都是白扯—-很多职业会黯然失色,就像上海一百一抓就是1斤水果糖的售货员,邮电局快准狠的接线员。
人们对职业的追求更多将依赖天分,而且很可能还是不入流的天分。比如现在的手游设计师,将来的金鱼花纹养成师。一个会开小型挖掘机的园丁,很可能比很多名校毕业生收入更高,生活更优越,老婆更漂亮,所谓人生赢家。所以现代人很难理解为什么踢毽子的高俅能当宰相,其实你看看宋代的GDP就知道,一个社会发展成熟完备了,奇淫技巧必定完败格物致知。
这才是真正的社会进步:我们这一代学习工程和经济,是为了让下一代去学习历史和艺术。假设这一理论在2030年能被大部分人接受,那么我们现在倒推回来就必须问:爹妈们在2015该如何拼呢?
遗憾的是以我浅薄的身家根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,人们大可以看看教育专家或虎爸牛妈哈佛女孩们的自传。但是我想作为一个号称新派的父亲,我会努力做到的是:每天都陪小胖吃晚饭,每周带他出去看花花世界,去最近的地方上学,到最远的地方旅游,永远不指责他说人家都会背千字文会画鸡蛋了。爱的时候亲他屁屁,错的时候也要打其屁屁,给他正常的生活。
核心是:保持儿子承担的最大压力仅来自他自己,父亲的任务是发现他的优点,欣赏他的个性,运用成人的思维和资源帮助其放大并促进应用。要对自己的儿子无比自信:上不上大学都无所谓,我的儿子就不可能平庸。
当然,基础是爱妈妈,健康,赚钱,不缺失生活的基本格局和水准。
父母实际上除了基因,最能够给孩子们传递的应该是生活习惯,思维方式。
还有:信念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注册